English

四百年前的侵掠与警示

2000-04-19 来源:中华读书报 □陈福康 我有话说

我在日本,当国家公派的高级访问学者,着重读了不少日本“汉文学”方面的书。有一部1830年刊刻的《拙堂文话》,是彼邦汉学名著,也是我很爱读的书。我们中国古代有很多诗话、词话,就是很少有称为“文话”的书,此书也可算是补了一个“冷门”。作者斋藤正谦(1797-1865),号拙堂。学奉朱子,又博综诸家。不仅善文论,也精史传。知识渊深,文笔也雅健可读。

在读到该书最后一节时,没想到,却看到了一则四百多年前日本侵略他国、掠夺文物的记载。《拙堂文话》卷八载:

文禄朝鲜之役,我藩祖高山公与诸将俱入王都。当时群臣所俘之物,至今俨存者不?。就中新七郎良胜所获屏风一双,画宁边图,尤为可观。余尝适伊州,诣新七氏,请而观之。画甚精致,韩臣沈守庆记、诗附,笔画稳秀,亦可观也。

日本人所谓的“文禄之役”,韩国史则称“壬辰倭乱”,今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则称“壬辰祖国战争”。时当我国明代万历年间,日本为想侵略中国,向朝鲜提出“假(借)道入明”的无理要求,遭到拒绝后,侵略成性的丰臣秀吉便在文禄元年即壬辰1592年,派遣大军进攻朝鲜。一开始,日军凭借“铁?”(即鸟枪)等当时的先进武器,打了一些胜仗,甚至占领了汉城与平壤。斋藤所记“我藩祖”,指津(今三重县)藩主的先祖(斋藤本人就是津藩的武士);“俱入王都”,就是侵入汉城。当时丰臣被“胜利”冲昏了头,竟然狂称:“端午节在日本过,重阳节就要在北京过!”然而,在朝鲜民众的义勇军和李舜臣将军率领的朝鲜水兵的英勇抵抗下,再加上明军的参战,日本侵略军很快就失败了。但是,汉城的景福宫和昌德宫等均被焚毁,日军还抢掠了很多文物。斋藤的记述就是一个供证。

令人注意的是,斋藤还完整地记下了韩国文臣沈守庆题在《宁边图》上的这篇记(诗可惜只记下二句)。这篇记十分精彩,发人深思。今人如重写《朝鲜汉文学史》,应该把它作为重要作品和史料。因国内读者极难得见,今录全文如下:

嘉靖壬戌,冬十月二十有二日,上命召臣守庆至承政院,下绢画七幅,仍教作记若诗以进。臣闻命兢惶,退而奉展,则乃《宁边图》也。臣尝叨受阃命于兹,略观其形胜矣。不文应制,诚为僭越;而获睹内藏之画,宛然曾涉之境,何其荣且幸也!

试以所观而参详之:岩峦??,松桧参差,自北而延袤乎西者,药山也。波流荥迦回,湾濑曲折,从西而经带乎南者,仇音浦也。粉堞隐见于叠嶂者,城郭之壮也。朱?缥缈于三门者,谯楼之丽也。客馆居中而宏敞,无帅及僚佐,各有厅堂于其侧。村庐扑地而稠密,官属与军民,杂连篱落于其间。屹立牙门之前者,曰运筹楼,常为讲射燕饮之所。?飞塔渊之上者,曰决胜亭,乃是迎饯宾客之地。若乡校,若仓?,若兵器库,若土官司局,咸占方位,罔不得?,盖制度规模之极其备也。至于胜赏,则东台高爽最绝,而北台与之对;铁瓮奇险无双,而龙湫在其下。凡可坐可临、可观可喜者,不一而足。此一府形势之大概,而古籍所称“天作之城”、“甲于东方”者,果非虚语也。

谨按,本府自高丽至我朝,建置屡变。世庙十一年,合延州、抚州,而始名以宁边,遂置无帅之营。国家之所倚以为要害者,可见矣。今我殿下,励精图治,宵旰忧勤,四方无虞,刁斗绝响;而犹虑边事之或驰于念,特作是图,将欲置诸左右,而常目之,以思关防之重。其保邦未危、绸缪牖户之意,吁亦盛哉!世之图山水花鸟者,实为无益;而耽玩不已,或至于丧志。圣明之所为,异于常情,若此其辽?观者、警饬之方,可谓无所不用其极。而古之连屏列箴者,岂独专美于前哉?然“地利不如人和”者,孟子之嘉训也;“在德不在险”者,吴起之格言也。哲王知险之不足恃,而唯务于德;昏主以险之为可恃,而不务于德。此治乱兴亡之所由分,而古今之?鉴也。殿下览是图,而瞿然曰:“险不足恃,何以能保也!”则德日修,而边境自宁。览是图,而肆然曰:“险固可恃,夫孰敢侮乎?”则德日衰,而外寇随至。一念之间,安危系焉。臣于是图,深有所感,而亦不能无惧也。拜手稽首,谨为之记。

皇明嘉靖四十一年十一月■日,嘉善大夫、行义兴卫上护军、兼五卫将臣沈守庆奉教制进并书。

文中的“嘉靖”,是用我国明朝年号。嘉靖壬戌或嘉靖四十一年,乃1562年,当朝鲜李氏王朝的明宗十七年。因此,文中所说的“上”,即明宗李?。“宁边”乃地名,时属平安东道(今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平安北道)。在沈氏撰写此记前三十年,中宗二十六年(1531),官方主持完成的《新增东国舆地胜览》卷五十四《宁边大都护府》中,有关记载可与此文对读。有趣的是,《胜览》一书中不仅药山、仇音浦等山河均有,连客馆、运筹楼、决胜亭、乡校等也都有记载,甚至连“天作之城”、“甲于东方”之出于古记与府籍也有记述。当然,沈记此文要远比《胜览》一书描写得生动多了。

据考,沈守庆,字希安,号听天堂。生于中宗丙子年(1516),卒于宣祖己亥年(1599)。癸卯(1543)进士,丙午(1546)魁文科,入湖堂。后升直提学,历任八道监司。宣祖庚寅年(1590)拜右相,致仕。沈氏致仕(退休)后不久,即发生“壬辰倭乱”。沈氏著有《遣闲杂录》一书,不知可曾录入此记否。沈氏在此记中力主励精图治、居安思危,是很正确的。他还强调“修德”,我们当然也赞成;不过,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,“德日修”未必“边境自宁”。一个国家怎样才能自立、自强,今人的认识显然要比沈氏深刻多了。但沈氏的警示,仍然值得今人深思。尤其是他说了这些话后,不过三十年,国家就遭了大难。

《拙堂文话》中也写到:“我师入韩,……上距嘉靖四十一年,仅三十年而已。盖当时韩王恬熙懈于位,渐有败兆,故此篇有‘德衰寇至’之言。”又说:“其诗七言古风六十句”,但书中只记下“以险为宝终必败”、“外宁内忧言可拜”二句。斋藤又指出:“盖守庆,彼中名臣,以社稷为忧者,其言足训也。及我师入,都城不守,并此画屏为人俘去。守庆之言,不幸验矣!嗟夫,居治忘乱,骄侈游逸,以取败亡之祸,何代无之?然则守庆之言,岂独戒韩国也哉!”但斋藤丝毫也没有谴责本国统治者的侵略和强盗行径,则显然是不对的。

日本侵略朝鲜和中国的历史,有数百年之久,并非起自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以后。那以后,只是更加变本加厉而已。这些历史,被侵略国家的人民和日本人民都不应该忘记。1983年11月25日,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120:0的绝对票数通过决议,要求将历史上被劫文物归还给原属国家。这件“宁边图”屏风不知如今安在?它带给我们的思考,“岂独戒韩国也哉”!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